“瀽不了的浆水饭”。。。。。。
冯卓慧 2017年6月3日
昨日上课,我读到窦娥在赴刑场被斩之前。遇到她婆母,说:“婆婆,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壹拾伍,有瀽不了的浆水饭,瀽半碗儿与我吃。。。。。。”突然无可控制地哭出声音。我没想到,年已八十的人,在课堂上失了态。只好停下讲课,对听众们讲出了下面的故事:
我忍不住了眼泪是因为那句‘瀽不了的浆水饭’。我曾在甘肃任教21年,那曾经是甘肃最贫困的时间,‘瀽’是甘肃方言,泼,倒的意思。‘浆水饭’是那是甘肃人民一年四季的主食。 ‘浆水’是自挖野菜腌制而成,它不必花钱。陕西老年人说谚语:“野菜不出钱,多要油和盐。”而当时的普通甘肃人,油也供应少,贫穷人家只需将浆水菜连汤带菜从酸菜缸中捞出,加一点盐,便可以就饭而吃了。我的一个学生,家中六位孩子,父亲工伤死了,母亲一人是浴室的服务员,努力工作抚养六姐妹。母亲因辛劳得了肺结核,但又是劳模,故而得到单位奖赏获,得到工人疗养院疗养一月的机会。母亲出发前,给孩子们留下一个月的菜金十元。因为粮是买好了的,当时工资都低,母亲是一位浴室服务员,月工资18元只能给六个孩子留下这些钱。然而当母亲返回时,一个月过去,孩子们交换母亲剩余的菜金九元。也就是说,他们姐弟姊们六人公用了一元,原因是玛门整整迟了一个月的浆水菜。菜是自己课余挖的野菜——苦渠菜,烧的是自己星期天上山捡的柴。那一元钱是买了盐了。吃浆水菜盐要的多。当时一包盐一角八分。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因为讲给我听的是孩子们的同学。而我交过这家的老二,家中唯一的男孩和最小的妹妹。他们家除了大姐做了护士帮助母亲共同供养几个弟妹外,其余五个全考上了大学。老二就是那个男孩子,我带他时,他上高三。他在同学们晚自习时,拿出了一个小本,上面有他姐姐利用自己歇班时替他手抄的课外资料。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那时刚恢复高考,有能力的人家,已帮孩子们买参考资料了;经济困难些的,则家长帮孩子另外抄点参考资料。甘肃天水,不比如今,也不比大城市。当时一般家长,也仅注意到让孩子到学校上晚自习。这时,他拿出了他姐姐手抄的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让我帮他讲讲。这首词我当时也是第一次看到,并非教材的内容,甚至连苏轼原词的小序也未抄;但我立即明白了他姐姐的期望,立即理解了这个家庭的自强与自立。我尽自己当时所能,向他讲解了词的字面意思。心中同时充满歉意,因为作为老师,自己对这词当时所知真的可说无几。所以,我和他可能同时记住了其中最有名的那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作为八零级考生,考上了西安医学院,如今的西安医科大学。1985年,他的最小妹妹,我带过的初一学生,考上了北京大学法律系。上大学路过西安时,他带着妹妹一起来看望过我,我激动不已,只说了句:”你妈妈和你姐姐的愿望实现了!”便什么话都说不出了。这是一个自立自强吃浆水饭的家庭的真实故事。所以读到元曲中的这句:“瀽不了的浆水饭。。。。。。”往事翻上心头,我失态了!
然后我又说:“79级,80级的西北政法大学学生是我到西北政法带的首几届学生,我对他们的好学、拼搏永远忘不了。然而如今竟亲历和又听说有人以政法学院79,80级学生身份诈骗了当年教他们的老教授们200元,1000元。。。。。。,我才知道张驴儿之类的社会流氓不仅在元朝有,在我们今天人的社会中依然存在。自强自立和流氓诈骗犯是社会的两个绝对对立面。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自强自立,也历来鄙视和讨伐流氓诈骗犯,他们是民族的败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