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北政法大学离退休管理处网站!

  1. 首页
  2. 主题教育
  3.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主题教育

热议二十大----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养老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 来源:离退处
  • 发布者:离退处01
  • 浏览量:

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养老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学习二十大报告的体会

五支部  刘华平

党的二十大在报告明确提出:“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充分体现了通过社会保障共享机制促进社会平等、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与政策取向。“覆盖全民”强调的是社会保障制度必须达到普惠全体人民的普惠性要求;“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强调的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要求;“安全规范”强调的是确保制度安全与运行规范的底线思维;“可持续”强调的是能够造福世代中国人民的要求,而“多层次”则强调顺应时代发展需要而对社会保障体系结构进行优化。按照系统规划、精准发力原则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是满足不同人群社会保障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的必由之路,也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必由之路。我就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养老保障体系,结合当前养老保障体系发展实际谈一点体会。

我国社会主义养老保障制度始建于1951年,这时的养老保障制度是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企业养老保障制度。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对其进行改革,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到目前这个制度体系已基本建成,初步形成了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层次的,社会化的养老保障体系。我国当前的养老保险制度包括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两大类,分别为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提供养老保障;从提供的养老保障内容可分为:一是收入保障,通过养老保险制度提供养老金。二是服务保障,为老年人提供各种养老服务,满足不同种类以及不同层次的养老需求。下面重点理解城镇职工养老保障体系的内容及发展现状与前景。

一、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建立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已经覆盖全体城镇就业人员,包括各类企业职工,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工薪劳动者。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包含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基本养老保险。通过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养老保险费筹集保险金,政府财政承担养老金的保底供给责任。为参保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属于强制实施的保险制度。这一层次已经实现了全覆盖。

第二层次是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由企业和职工协商自愿建立企业年金,机关事业单位由政府强制建立职业年金。筹资办法二者基本相同,由单位和职工按相应比例缴纳保险费,依据筹资规模支付养老金。为参保者提供补充保障。政府对缴纳年金的收入免收所得税,但不承担年金支付的保底责任。目前在部分企业和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实施。

第三层次是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这二种保险完全由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作。但针对个人储蓄养老保险,政府协助建立个人养老金存储账户,并对个人存储账户资金提供管理、投资等帮助,对存入账户的原始收入进行税收优惠。商业养老保险完全由个人遵循市场原则参加。为个人进一步提高养老水平提供保障。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制度经过多年探索,于202211月正式实施,要求现在正在工作的人员自愿参加,并设置交费上限,每年每人12000元。至此,我国在改革之初所设计的三层次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成。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政府主管部门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经办主体为各级社会保障局或社会保障经办中心。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已经由开始时的市县级统筹提高到了省级统筹,不久将过渡到全国统筹,养老保障功能将会进一步提高。

二、城镇养老服务事业不断发展

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解决了老年人的收入保障问题,但要实现老年人的养老消费,满足老年人的各种养老需求,还必须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事业。我国的养老服务事业是由政府民政部门负责,习惯上称为老年社会福利。老年社会福利工作在计划经济时期是通过老年福利院来完成的,服务对象仅限于无家可归的老年人,其他绝大多数老年人是由家庭和单位提供服务保障的。改革开放以后,提出了社会福利社会办的社会化改革方向,引导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到老年服务中来,福利服务对象的范围也不断扩大,目标是要发展普惠型老年社会福利。重新整合社会福利资源,变革社会福利供给主体,增加福利服务项目,提高福利服务质量,从而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养老服务包括:物质生活服务,精神生活服务,医疗保健服务等等。这些服务项目中有越来越多的项目需要专业化的服务,需要培养专业服务人员和掌握专业技能的人员来完成,同时也需要发展建立专业化的服务机构。由这些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通过开展各种服务项目,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为了实现普惠的社会化的高水平的养老服务,党和政府作了不懈努力,从理论到实践不断探索,从服务体制机制,服务方式,服务内容不同层面进行试点改革,经过多年努力认为需要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它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也是社区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许多地方经过实践总结认为“居家养老+社区服务”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养老模式。

这一模式重点是解决了谁来提供养老服务,以什么方式提供养老服务,服务质量怎样保证等问题。谁来提供服务,由社区传送政府养老政策和财力资源,并引导社会专业养老服务机构和专业服务人员把服务输送到家庭,同时社区也可以利用既有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以什么方式提供服务,因为要动员引入社会资源,在目前市场经济前提下,就需要引入市场机制,以交换方式提供专业化服务,进行低价有偿的福利服务,同时提倡开展无偿的福利服务项目。服务质量要由社区依据政府政策法规,组织专业评价机构对服务质量进行监督评估。很明显,在这一服务体制机制运行中,社区日益成为老年人社会福利服务的重要载体,社区对外连接着多种社会资源和服务信息,对内直接服务于社区老年人群体,最能了解本社区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成为了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的桥梁。

因此,健全社区养老服务,政府应当给社区财力支持,扩大社区人员编制,建立社区养老人员档案,逐步健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完善养老服务项目。

三、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这为今后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发展要求。

我国从“十一五”开始编制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五年规划,规范和促进我国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部署了9方面具体工作任务,包括织牢社会保障和兜底性养老服务网,扩大普惠型养老服务覆盖面,强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完善老年健康支撑体系,大力发展银发经济,践行积极老龄观,营造老年友好型社会环境,增强发展要素支撑体系,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同时,《规划》设置了公办养老机构提升行动、医养结合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智慧助老行动、人才队伍建设行动等专栏,推动重大战略部署落实落地落细。

《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是,养老服务供给不断扩大,老年健康支撑体系更加健全,为老服务多业态创新融合发展,要素保障能力持续增强,社会环境更加适老宜居,推动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格局初步形成,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在现代信息技术空前发展的形势下,推动“互联网+养老服务”发展,引导有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服务模式。通过跑腿、闪购、买药等业务,支持老年人急需的助餐、助浴、助急、助医、助行、助洁等服务,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

从我校退休老年人的养老保障看,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了全面覆盖,提供了较为充分的养老金,而且养老金数量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养老服务保障基本还处于传统的保障模式,依靠家庭提供全面的生活保障,退休处提供有限的保障,社区基本没有参与到服务过程(社区只承担了居民养老保险缴费的办理工作),有效利用社会资源不足,有的资源没有引进,有的引进了效率也不高。总之,利用社会养老资源还处于自发的盲目状态,缺乏主动性。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能够有效组织利用社区内外养老资源。今后要做的是需要顺应国家社会养老服务发展的大趋势,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发展专业化的服务项目,比如西安市正在开展的老年食堂,家庭病床,老年活动室,文化娱乐等等服务项目。尤其要发挥社区的重要作用,让社区成为养老服务项目的组织者和承担者。

要实现养老服务的转型还需要我们更新观念,改变单位养老保障思维,发挥社区基层组织的养老服务保障功能。因为,在现代社会化养老保障运行模式中,单位的养老责任主要是缴纳养老保险费,这是法定责任,而提供养老服务是单位的社会义务,是非法定责任。而社区承担养老服务和保障责任是国家赋予的社区服务的重要内容,可以说社区承担养老服务责任有其制度保障和体制上的合理性,是今后养老服务发展的大趋势。  

 

                                            202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