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北政法大学离退休管理处网站!

  1. 首页
  2. 枫叶文苑
  3.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枫叶文苑

读《史记》感悟中国古代音乐文化

  • 来源:本站原创
  • 发布者:
  • 浏览量:

读《史记》感悟中国古代音乐文化

内容摘要:《史记》记载,燕太子丹送荆轲于易水之上时,送别歌中,先为“变徵”之声,后为“羽声”,前者悲怆,后者慷慨。证明中国古代五声、七声说存在,至少在公元前二世纪已存。七声中“变徵”为悲音,“羽声”为慷慨音。它与西洋音乐“七声”说完全一致,更证明中国古代音乐史亦起源很早,且成就高。在现今音乐教育中当重视。缺失美育教育是当今教育之弊。

关键词:变徵  羽声  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

 现代音乐之七声   中华文化的音乐文明

     近读《史记.刺客列传》,读到荆轲刺秦王故事时,其中描述燕太子丹送荆轲至易水时一段引起我极大注意:

“至易水之上,即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1]

这一段用现代汉语直译出来就是:

到了易水上,已经祭过路神,就要上路。高渐离(用左手按住筑弦的一端,用右手拿着竹尺)击筑弦,荆轲和着筑唱歌,发出变[2]的声音,歌声悲切,送行的人们都流下泪哭泣。荆轲又上前唱歌到:”风萧萧啊易水是寒冷的,(为国的)壮士啊这一离去便再也不回还了!”这次是用羽声唱出声音慷慨激昂,送行的人们听着歌声,各个都愤怒地怒目而前视,头发都气得向上竖起,顶着帽子。这时荆轲上了车离去,始终都不回头看一眼。

这段淋漓尽致的描述,让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似乎听到荆轲当时悲壮又慷慨的歌声,看到那时送到易水边的燕国人的悲愤和痛苦以及在强秦压力下的无奈泪水和大家对壮士的期许和敬仰。

之所以用文字记载下的画面如此生动形象,使人们成永久定格的画面记忆,还因为司马迁的描述中还有生动感人的音乐声。音乐是比文字更能打动人们的心扉的。所以,人们常说”音乐是无国界的。”人们可能因为语言不通而有交流阻隔,但音乐可以冲破语言的隔阂。因为它是直接通向心灵的。

中国不但是文字发明和保留最早最完整的国度之一,而且与之同步的音乐也是产生最早并很具有特色的国度之一。从司马迁这位两千一百多年的伟大史学家、文学家的笔下,我们知道了那时中国的音乐中已经有了宫、商、角、变、羽。或许还有变宫的七音音阶,我们也知道变音的悲切,使人“垂泪涕泣”和羽声的慷慨激昂,使人“嗔目,发尽上指冠”。联想到发源于陕西而流行于西北地区古老秦腔的突出特点是其唱声中多4fa)也就是“变”的音;北方蒙族歌曲或西部藏族歌曲中的多6la)的音,即羽调式,不正是十分高亢激昂、激越而动人心弦么?

所以,在发掘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中,我们一定不要忘记了音乐文化。

教育部明确提出了培养德、智、体、美型的全人才,美育的教育是绝不可忽视的,而美育则包含于音乐,艺术、文学、史学中。这是曾经常常被应试教育压垮或挤出去的一环。而缺失了美育的教育正是创新型人才和创新型思维受限的原因。

 



[1] 1、《史记。刺客列传》,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1972页。

[2]中国古代将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五音,而特殊时又增添了变徵和变宫两音,即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为七音。相当于今天音乐中之1234567。变徵即角、徵之间接近徵音的声音,相当于今天音乐中之4fa)的发音。可参见《辞海。七声》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