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北政法大学离退休管理处网站!

  1. 首页
  2. 枫叶文苑
  3.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枫叶文苑

郑视现状 认真反思 承担责任 开创未来

  • 来源:本站原创
  • 发布者:
  • 浏览量: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直接寄托着我国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制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对我国未来十年教育事业发展进行的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作为一个从事高等教育事业数十年的政法教育战线的一员,对《教育规划纲要》的公布实施深受鼓舞。

《教育规划纲要》对我国高等教育作了专章规划,就“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等五个方面提出了符合我国当前或未来高等教育的既明确又具体的要求。

本人认为,在当前举国上下各高等院校特别是公办院校认真学习贯彻《教育规划纲要》的今天,我们必须本着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敢讲真话,要讲实话的精神,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给予足够的郑视。

一、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

(一)生源逐年减少,加剧了高校的竞争

由于出生人口的下降,近年来高校招生形成了“招生的倒金字塔”。据媒体报道,2010年北京高校报名人数下降20%,上海连续三年报名人数不足。这种情况的发生,导致了有些高校的招生指标难以完成。正是因为生源的减少,势必加剧高校的竞争和淘汰,其结果是导致有些高校可能面临破产或难以维持的不利境地。

(二)教育规模大发展,教育质量大滑坡

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高等院校,无论是部属院校或者地方院校,无论是重点院校或普通院校,都保持适度规模,稳健发展的态势。但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之后,由于教育政策的导向,企图把高等院校引向产业化道路。“199854,国家领导人号召要建设中国若干所一流大学,从此开始了千军万马争一流运动。什么世界一流、中国一流、中西部一流、东部一流……简直到了发狂的地步。”紧接着从1999年开始,国家教育部决定高校扩招,当年的扩招率达到49%,“创造了世界教育史上从没有过的纪录”。

值得提出的是国家教育部主持出台的“985工程”和“211工程”其目标是在短期内人为制造世界一流大学的决策,把一批高校推向教育“大跃进”的风口浪尖。在这种高校大跃进和教育上的急功近利之风的驱动和影响下,出现了盲目合校、盲目建一流、大学扩招、大专升本科、学院变大学、系升级为院等一系列举措。

“在这场教育大跃进中,大国虚荣上去了,大学质量滑坡了。”从1998年到2010年,大学入学率平均每年增长20%,是同期中国GDP增长率的两倍。这样,就使我国高校出现了三个第一,即学生数量第一,论文数量第一,学校规模第一。

然而,在此期间,“行政权力膨胀了,学术核心缩小了”。因为手握资金调拨权,行政权力在教育行业中分量上升,资质审定完全由教育部门大权在握。教授们争当处长,不搞学问,开会时不以学术论英雄,反为官衔竞折腰。校园净土弥漫着媚官媚权、瞒上欺下的官僚气息,静心搞研究的愈来愈少。

与此同时,“学术腐败上去了,论文水平滑坡了。”据媒体报道,为争夺教育部的评比资质,高校论文抄袭和学术腐败现象相当严重,比如,买版面、买稿件现象无处不在(社会上有专门从事此类业务的经营性公司),教授、学生不以抄袭为耻,反以“潜规则”自辩,竟然出现了一篇医学论文被25人抄袭6轮的极其荒唐和可笑的事。

更有甚者,西安交大一教授居然明目张胆剽窃他人的成果,并且顺利通过评审大关,最终获得教育部的科技进步大奖。后经该校6位退休教授的揭发举报,使事情败露,真相大白。但非常遗憾的是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校方不仅没有积极查处,反而想方设法阻挠举报者,是非观念完全颠倒。直到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报道后,校方迫于社会压力才草草处理了之。据我了解,西安交大某学院的一位副教授、硕导把陕师大和西安外语大学几位教授前几年翻译出版的一本教学译著,一字未变的全部予以剽窃,并于近期在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种违反著作权法的侵权行为已被权利人揭发。

另据媒体报道,河北大学现任校长王洪瑞的博士论文中的2.7万字涉嫌抄袭正在燕山大学攻读工学硕士学位的吴健珍同学的硕士论文。

(三)高等院校负债累累,直接制约着教育事业的发展

据媒体报道,目前全国高校负债高达2500亿元人民币。这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转型中,由国家教育行政权力主导下,为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产生的债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决非个别现象。就以我校而言,目前负债4个多亿,每年需支付银行利息3000多万,占每年学费收入的25%。

(四)研究生管理涉嫌失察,学术质量存在严重问题

《教育规划纲要》在提到“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时,特别指出要“加强管理,不断提高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培养质量”。

那么,我们国家对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培养质量情况到底如何呢,请看以下事实。

据媒体报道,2008年,我博士学位授予数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2009年,全国在学博士生24.63万名;2010年,全国博士招生计划约6.2万人。中国成了名副其实的“博士大国”。

但是,在博士培养质量上却存在着以下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据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周光礼调查显示,全国46%的博导同时指导的学生超过7名,最多的高达47名,但大部分博导认为自己适合指导的学生不超过6名。二是全国在读博士生人数10年来增加了4.56倍,但50%的用人单位认为博士培养质量整体上没有进步,甚至有下降趋势。三是在对新进博士创新能力的评价上,用人单位认为“一般”和“差”的占68%

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与我国的现行教育机制有关。一是国外一流大学博士淘汰率高的可达40%,而我国采取的是“严进宽出”政策,一般人只要能读到博士,大多都能顺利毕业,没有相应的淘汰机制,博士质量也就没有保障。二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研究生人数急剧膨胀,政府官员和企业老板也拥进校园争博士帽。有不少老板和有些官员只有高中甚至初中学历,可是,他们凭借着手中的权力、资源和钞票,趁机浑水摸鱼,权钱交易,弄个“博士帽”戴戴。他们把博士当做一种荣誉和身份,当做升官的砝码。三是一些所谓的导师在金钱诱惑或利益驱动下,也开始“不务正业”,不是把心思用在科研和教学上,而是热衷于一些经济项目。他们借机开办公司或以实验室为基地,把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为自己创造财富。在这里已经不是师生关系,而变成老板和雇员的雇佣关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导师醉心于赚钱,根本没有心思做学术研究,发表的论文,多是由学生完成。四是有些博导本身水平不高。

(五)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据媒体报道,2009年高校毕业生达611万人,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超过630万人,比上年增加近20万,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660万人,比今年增加约30万人。

2010122上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2009年四季度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介绍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7%”。

教育部在201011月下旬召开的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袁贵仁部长强调,“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但是,本人对这个所谓87%的就业率,尚有以下两点质疑。

第一,据媒体报道,“在就业率统计的口径上存在认识不同的问题,如升学和考研教育部明确规定按就业统计,但社会上认为将此作为就业统计不符合实际。”

第二,个别毕业生为了能够在大城市落户弄虚作假,找个单位盖章接收,但不是真去就业或真的被接收。这样,使统计出来的就业率有了“水分”。

(六)教师法未予落实,教师待遇依然偏低

199411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25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16年来,这一法律规定并未实际落实。因此,《教育规划纲要》(五十四)在“提高教师地位待遇”的文字中指出“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据媒体报道,上海市一个科长级公务员的工资水平相当于我国西部地区高等学校校长的工资水平。试想,一个大学校长对国家的贡献大,还是一个科级干部对国家贡献大?他们的能力、水平能相同吗?!

二、责任的承担者应当是教育部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现阶段我国高等学校存在或出现的种种问题,现象在高校,责任在中央。教育部作为国务院负责统管全国教育事业的职能部门,是国家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和指挥者,是具有公权力的行政决策部门,况且经过这些年实践的检验,有些政策或决策,是有悖中国国情的,是错误的。比如对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的培养质量问题,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上把升学和考研作为就业统计的做法(规定),对高校负债,态度冷漠,措施不力等等。

同时,自教育大跃进以来,高校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十分混乱,一哄而起,完全失控,比如法学专业,原先只有综合大学法律系和司法部所属的五所政法院校,以及少数省属政法院校才设置,然而,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几乎全国的所有普通高校、民办院校、乃至各级党校不管有无条件,都开设法学专业,一时之间学法学成为时尚,法学成了香饽饽。可是好景不长,正规院校毕业的法学专门人才却分配不出去或找不到工作,其后果十分严重。据媒体报道,近年来法学专业和哲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远远落后于其他专业。

因此,发生问题,管理失察,宏观失控,需要进行认真反思的首先是教育部,责任的主要承担者自然也是教育部。当然,涉嫌高校也应承担一定责任。

三、具体对策和建议

(一)高校的负债问题。在全国人大会上,人大代表曾就这个问题提出应由国家财政买单的建议,但中央未予表态。此问题应由教育部负责核实确实数字后,报请国务院核批后由国家财政部予以解决。其理由:

1.高校扩招,规模扩大,基础设施增加,这是客观存在,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在国家教育政策倾斜或主导下而产生的债务。

2.公办高校是国家所办,非民办或私人开办,其所有资产的所有权人是国家,并非学校和其校长,而校长(学校法定代表人)只是按照国家意志,管理所属高校的责任人,他所为的是职务行为,非个人行为。

3.据媒体报道,我国公车改革16年来无头绪,目前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高达1500亿元—2000亿元。怎么对高校的债务,公权力部门却无动于衷呢?

(二)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的培养问题。

1.研究生的培养应坚持过去那种行之有效的“少而精”的原则。研究生教育是为了培养少而精的理论型和研究型人才,以充实到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这是世界博士研究生教育的通则,我国也应依然恪守这个宗旨。

2.调整研究生教育政策,将现在执行的“严进宽出”政策,改变为“严进严出”,引进竞争机制,实行淘汰制。

3.严格选拔和筛选研究生导师,特别是博导,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有些博导本身水平就不怎么样,能带出高质量的博士吗?

4.教育部应当旗帜鲜明地赞扬和认可华中科技大学于2010830,公开声明清退307名官员和老板研究生的正确举措和务实精神,并以此为契机指令全国高校对现有研究生进行彻底整顿和清查,对不具备继续培养条件或滥竽充数的政府官员、企业老板、社会名流研究生坚决清退,以纯洁研究生队伍,挽回社会不良影响。

(三)下大力气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教育规划纲要》(十九)在提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所包含的内容中,只是提出要“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这一句,理所当然是特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但是,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温家宝总理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中特别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们都必须坚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要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促进充分就业。要加强政策支持和就业指导,着力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

据此我认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则是属于“重点人群就业”。因此,国家应当千方百计的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那种让高校毕业生去卖菜、卖肉、养猪、养牛的做法并不可取,不值得宣传和赞扬,因为这是对具有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的浪费,是社会的悲哀,是一种无奈之举。

(四)坚决克服和弱化教育行政化,不应把高校校(院)长和其他管理人员等同于政府官员,并以公务员的阶别来对待,以给他们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同时,应名正言顺地实行校长负责教授治学的办学体制。

(五)应当切实大幅度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提高教师地位待遇。《教育规划纲要》(五十六)指出,要在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这个比例虽较过去略有提高,但是,仍然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能不能少买点外国国债、少购买公务用车、少用公款出国旅游、少用公款消费,多拿一部分钱来投资教育呢?!

另外,鉴于国家公务员除了基本工资外,尚有名目繁多的各种补贴以及灰色收入,因此,他们的实际收入比较可观。所以把教师的工资待遇仅仅限定在不低于或高于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是不公平的。拟应根据行业和职业的不同,规定教师的工资待遇并大幅度予以提高。

以上系个人观点和见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敬请指正,本人愿承担一切责任。

                                                                       

 

 

                                                                                     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