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北政法大学离退休管理处网站!

  1. 首页
  2. 团体协会
  3.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团体协会

欧洲访学漫记(四)

  • 来源:
  • 发布者:
  • 浏览量:

(四)参观圣彼得堡的名胜

A《俄罗斯博物馆》和圣彼得堡港口——“带鼻子的石柱子”(Лента нос колонны)。

我虽然一个学期自己从未单独出游圣彼得堡,但很庆幸,我为加强自己的俄语水平,又自愿参加了圣彼得堡大学特为西方访问学者办的一个俄语班。这位授课的女老师,虽然,据说她的职称仅为中级职称,但我很喜欢她的授课方式。她身上挺有点艺术家的“风度”,高挑的身材,披在脑后长长波浪式的类似发辫式的发型,轻轻散散懒洋洋式在背上似乎有点随意式地飘飘。如同她说话般地慢吞吞毫不在意似的。但这慢吞吞的语调很适合我们这些外国人听俄语的速度。她又常常利用上课时间带我们到圣彼得堡的各博物馆去参观。圣彼得堡是世界著名的博物馆城市。几乎每个知名作家的故居都是博物馆。这些在当时都是免费博物馆,她连讲都不用讲了,你一目了然。当你看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故居中,他写作的书桌,书桌旁还有那个小摇篮。你马上可以遐想穷困的作家当时怎样一边摇着摇篮,一边俯身写着《罪与罚》的剧本。我甚至仿佛看到爸爸怎么在1946年的时候在被当时国民党政府下令西安市各中学都不许聘任我父亲任教,虽然他的语文、数学、逻辑学、教育学均讲得十分有名。父亲在失业情况下仍伏案疾书,而妈妈必须出去工作。几个月大的大弟站在竹床摇车上哭闹,爸爸又时不时跑出来摇着弟弟的竹车哄他别哭的情景。因为那是爸爸1946年被迫离开西安去北平任教前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此后,直到西安解放,我才又见到爸爸。当我看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博物馆的景象时,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此时一切的讲解都是多余的,我太体会到旧时代正直的知识分子家庭的生活了。

至于大的博物馆,那又是另一码事了。老师带我们去参观《俄罗斯博物馆》。老师还想认真地讲一讲,可是那些西方的访问学者,请原谅我这样说他们。他们也许是太年轻了,立即就飞速地跑散了,各自跑向不同的楼层,不同的展室。老师优雅又无奈地叹了口气。她发现只有我一人在那十九世纪俄罗斯展厅驻立着,看着那些名画,细读下面的解说词。于是她向我一个人解说那1812年拿破仑进攻俄罗斯时,近卫军英雄们的照片,讲述他们后来在12月党人广场宣誓效忠于康斯坦丁沙皇的故事。故事与画面是那样逼真地结合。我一样想流泪。老师讲话的声音更温柔了,我不敢看她的眼睛,我感到,她也想哭!我站在“九级风浪”前,她便走到我身旁向我讲述“阿依佐夫斯基”的故事。我因此知道原来他是出生在海边的画家,他一生画海。他画海的咆哮,那样的威力,认识人是与大海斗争不过的。所以我理解了“九级风暴”中船只几乎被海啸吹成直角三角形,然而船上人们的求生本能,使他们仍不放弃生的希望,拉住风帆,拼着最后的力气与风浪斗争。画面定格在那一瞬间,也嵌刻入我的脑海。她又对比地引我去看画家另一幅较小画面的油画,俄语读音为“几哈亚露娜”(Тихие лунная ночь)直译为“寂静的月光下”,中文常译为“静静的月夜”。我也特喜欢它。当大海平静的月夜,那的确有如画面上那美丽、含蓄、充满诗意的处子。也是因那位老师的讲解,我忘不了《俄罗斯博物馆》。并且,我知道了老师讲课的方式是多样的,如果能将学生带出课堂,到实际现场讲解会使人一生不能忘!

还有不能忘的是“带鼻子的柱子”(Лента нос колонны)。这实际就是圣彼得堡海港入口处。它就坐落在冬宫博物馆旁边。老师带我们去看。她指着那标志性的建筑——圣彼得堡港口那两根入海处的大石柱子。柱子上面两边有多个错落有致、对称的半只船头依附于其上。每个船头上还有探身划船作与海浪搏击状的船夫。两根大石柱顶端均是披长发的海神坐于柱顶端,其神态威而不怒,但却有极强的震撼力。柱子是海蓝色的,海神以及柱子上嵌着的船只却是金色的。矗立在港口处,迎着芬兰湾的海风,当阳光朗照的时分,会熠熠闪光,特别有魅力。老师指着它说:“扰丝卡罗娜(俄语发音)”,意译则为“带鼻子的石柱”。我来俄罗斯之前,自学过几乎一年的英语,知道英语“鼻子”一词的读音也是“noz”,而“卡罗恩”(колонна)是俄语的柱子、石柱。表示所属关系就加上“a”读作“卡罗娜”。便一下子记住了“带鼻子的石柱”。两根石柱旁便是海神庙,现在已是港口的仓库了,不能入内参观。关于海神的故事,因为是神话传说,老师并没讲。那些年轻的西方学者们好像并无兴趣去听海神的神话故事,也许老师也无兴趣去讲。但是我望着海神庙门上大幅的生动浮雕,便想着它一定和古希腊罗马神话中海神的故事有关。我就是这样一个讨厌的人,脑中总会遐想,因而,常常显得不合群。就如2007年,我受邀到台湾参加东吴大学举办的“英美法国际研讨会”,时间十分紧迫,我们到台湾的第二天是星期日,不开会,正好可以参观台湾“故宫博物院”。同去的六位年轻学者都走马观花式地参观,我却忍不住驻足认真听讲解员讲。因为那都是造诣很深的讲解员,他们自己就是某方面研究的专家。例如参观宋代博物厅,讲解员是宋瓷专家。她在细讲宋瓷各窑的区别,我忍不住回答她的提问,以致她专对我一人讲,参观的队伍都停顿了。一起的同志催我,我又无法快跑,讲解员跟着我边跑边讲。我还忙里偷闲,要俯身看一下那仿佛真的一般会电动的《清明上河图》。台湾故宫讲解员不无羡慕地说:“那个您就不用看了,真品在北京故宫博物馆呢!”我虽然尴尬地笑着,心里却在想:“我怎么可能像在这里一样不拥挤地俯身看电动《清明上河图》呢!”

还有“十二月党人广场”那儿又叫“青铜骑士广场”。那是圣彼得堡为纪念彼得大帝1721年战胜瑞典取得波罗的海出海权修的广场,所以毗邻“带鼻子的石柱”,在冬宫对面,这个广场上有一座标志性的青铜铸像——骑在马上的青铜骑士,威武地拉紧马双前蹄高扬的缰绳,而马的后蹄正踩踏着一条蠕动的蛇。那青铜骑士就是获胜的彼得大帝,他因此于1721年称“大帝”,即全俄罗斯的沙皇。而他马脚下踏的蛇代表瑞典王国。因为瑞典王国的王徽是蛇形标志。这一切使这儿被称为“青铜骑士广场”。这是那位俄语女教师讲给我们听的。至于该广场又叫“十二月党人广场”是我听了校方组织我们外国访问者学者沿着十二月党人流放路线游览时讲给我们听的,时间则是在十二月,我将在后面专门写它。

所以,我体会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好处。读书是从纸上得来的知识,而书本知识在人生的行程中再通过实地验证,会印象更深。甚至,它跨过了语言。当然,读书加实践再加语言,会获益更甚。